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元帅资历却未获军衔,徐向前:他是个好人

你知道吗?这个人曾是红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红四方面军成立之日起,他就担任该方面军总政委,一直到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

在他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一度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中的最强战力,比其它两大主力加起来的兵力还要多。

然而,自抗日战争之后,他却长期默默无闻;建国后,本可以位列元帅大将的他,却没有获得任何军衔,而是在教书和学习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这个人的名字叫陈昌浩。

陈昌浩家境富裕,早年间曾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和武昌中山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

在校期间,他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共青团,由于表现突出,不久后他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

在中山大学期间,他和王明、博古等人是同学,这让他成为了“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回国后,陈昌浩和张国焘一起,在顾顺章的护送下进入鄂豫皖根据地,开启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在徐向前元帅的眼中,陈昌浩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1930年,一架四川军阀刘湘的军用飞机因为汽油烧完迫降到了鄂豫皖,被我军缴获,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是红军历史上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陈昌浩胆子很大,他曾坐着这架飞机穿越白区,到皖西根据地开会。害怕飞行员不老实把飞机降落到白区,他就拿着手枪和手榴弹,逼迫他听指挥。飞机飞到敌占区上空时,他还往下撒传单,丢迫击炮。

这件事给徐向前留下的印象很深,晚年徐帅写回忆录,还夸他“干起来真行,也有办法”。这一年陈昌浩才27岁。

在晚年总结鄂豫皖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时,徐帅也高度评价了陈昌浩,说“陈昌浩同志有实干精神,对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战争中广泛发动民众,巩固部队士气,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有力地保证了战役战斗的胜利发展。

徐帅作为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对于自己的这位总政委的评价应该说是客观的。这体现了徐帅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优秀品德。

后来,四方面军千里转战,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川陕根据地,这期间,四方面军分兵发动群众,发展组织,建立政权,戒绝鸦片,肃清匪患等等,得以迅速发展。到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已经从来时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了八万多人。

身为总政委的陈昌浩在这些工作中无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昌浩对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贡献,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他还有一个历史功绩不为人知。

1935年9月10日,中央决定独自北上,四方面军前方有人发现这一情况后打电话请示要不要打,徐向前坚持无论如何不能打,没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徐向前元帅晚年在回忆录中描述过这件事的详情,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件事的功劳全算在自己的头上,而是肯定了陈昌浩在此次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徐帅的原话是:“陈昌浩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作了答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

徐向前元帅的客观评价为我们了解真实的陈昌浩打开了一扇大门。

同样不为人知的还有,陈昌浩并非张国焘那样的死硬派。在1935年8月的毛儿盖会议上,陈昌浩是非常支持红军主力迅速北上的,据徐向前记载,毛主席当时对陈昌浩的发言非常满意,还在大会上特意表扬了他。

而在后来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决策过程中,陈昌浩也很快地调转了方向,和朱徳、刘伯承等同志一起规劝张国焘同意北上。

在随后的血战河西走廊中,陈昌浩确实表现出了自己性格中优柔寡断,顾虑太多的一面。他作为西路军的一把手,很多时候没有果断拍板,没有听从徐向前李先念等人的正确意见,导致西路军错过了很多有利的战机。

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和徐向前一同返回延安,在路上他们留宿于老百姓家中,那位户主正好是湖北人,和陈昌浩是同乡,陈昌浩便决定多住几日。而徐向前则以自己口音不对,留在这里有危险为由,先走了一步,一路乞讨回到了延安。

两人这一别再次相见就到了1937年8月,当时徐向前到洛川参加著名的洛川会议,在街上碰巧遇到了陈昌浩。陈昌浩见到徐向前非常热情,问长问短,并说自从上次分手后,自己大病一场,病愈后被老乡送回汉阳老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现在自己刚回来。老战友再次相逢彼此都非常高兴。

这次分别之后,陈昌浩先后在陕北公学,抗大和马列学院教书。1939年他因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被批准到苏联养病,并经历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从1943年到1952年,他都在苏联的孙文书籍出版局工作,期间还主编过一本俄华字典。

徐向前再次见到陈昌浩是在1952年以后。当时陈昌浩被批准从苏联回国,结束了自己在异国他乡漂泊十几年的生涯。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徐向前以老战友的身份邀请他和一些四方面军的老同志在自己家聚会。在这次聚会中,陈昌浩弯腰向昔日的战友、部下一一拱手,表示自己心中的歉意。

当走到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面前时,他满怀愧疚地说:“琴秋,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呀!”

这位张琴秋女士是陈昌浩的前妻,她曾担任过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被《中国大百科全书》认定为是我军在红军时期唯一的一位女将军。

此时两人早已有了各自新的家庭。

这次回国后,陈昌浩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等职。由于长期离开军队,他没能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获得任何军衔。

作为长期和自己一起共事的老战友,徐向前元帅自然知道陈昌浩曾犯过一些错误,但他还是愿意把陈昌浩和张国焘分开来看。徐帅说陈昌浩“那时年轻幼稚,属于好人犯错误。他为此很痛心,经常作自我批评。”认为陈昌浩“对敌斗争坚决勇敢,才思敏捷,雷厉风行。”

1980年,在陈昌浩的追悼会上,中央致悼词称:

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徐帅认为,这个评价是非常客观的。

about author

admin

admin@newtechautobody.co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